2017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部编)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有奖投稿

2017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部编)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2017年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2.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分小组学习生字、词语,指名读词语。
3.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你能从字形结构上给这课的八个生字归类吗?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观、沿、答、际”四个字。
1.“观”字的左半部是“又”字的变形,“捺”变成“点”。
2. “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 “答”字上面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竹字头只占田字格上半格的二分之一。
4. “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四、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2.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3.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课导入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自由读。
2.开火车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3.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课文的主角小鸟和小青蛙,现在,大家再来朗读一遍课文,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二、熟读精思,领悟内容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3.青蛙坐在什么地方和小鸟说话?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
理解:“井沿”的意思,“一百多里”有多远。
4.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5.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二)学习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
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
3.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4.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5.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6.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青蛙的话用自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三)学习第三次对话。
1.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3.发挥想象,续写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体感悟,理解寓意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你认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谁对?为什么?
3.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全面地认识什么叫“井底之蛙”,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见识短浅、傲慢、自满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          很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教学反思:

13.寒号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懂得懒惰,得过且过的态度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难点:
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准确领会寓意。
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寒号鸟是怎样一种动物吗?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2.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háo ,例如“号叫”、“号哭”,课文上的“哀号”都读第二声。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     ”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三、初步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 “面”注意第六笔“丨”写在竖中线上,“将、枯、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指名读读用“     ”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5.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
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是写“冬天到了”的事;
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是写 “寒冬腊月”的事。
四、课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同桌一起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品读感悟。
说说这是一只(     )的寒号鸟,(     )的喜鹊。
(一)按时间顺序学习课文。出示: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1.思考在这个时候,喜鹊忙着干什么?寒号鸟在干什么?用“_____”划出。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
2.出示幻灯片,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入体会寒号鸟懒惰。
5.分角色朗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二)出示: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1.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2.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出示: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那样狂吼。学习6~8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a.喜鹊怎样劝告寒号鸟?
b.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c.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2.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
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三、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
3.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四、教师小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得过且过,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
五、拓展延伸。
寒号鸟终于在一个严寒的夜晚冻死了。第二天喜鹊叫唤他,你们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板书设计:
寒号鸟
懒惰      勤劳
玩 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
2.能力目标:
采用变序阅读法,由事情的结果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原因的兴趣。
3.情感目标:
(1)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
(2)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2.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或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教师讲解: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
2.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相机认识生字“葫芦”。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小组一起读文。
三、细读文本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小葫芦觉得小朋友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可高兴了,决定带咱们去它的葫芦园参观参观(出示图)。
3.你们的眼睛亮晶晶的,快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4.葫芦园是什么样子呢?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答案,并用漂亮的波浪线划下来。
5.出示学生反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6.那个种葫芦的人喜欢吗?找出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7.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探究结果
1.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呢?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出示:小葫芦慢慢的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看到这个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把你的心情送进句子中读出来吧。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1.学到这,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小问号,开始小葫芦不是长的得很好么?可现在……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那让我们到课文的2、3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3.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谁知道这两句话的意思?
出示答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2)比较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的意思更加肯定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带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4.教师范读体会不同的语气——自读自悟——男女生赛读。
5.那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6.即兴表演。假如你是种葫芦的人或者是他的邻居,你能把课文二、三段的内容表演出来吗?同桌两个人先练习一下,然后指名表演。
(四)回顾课文,理解寓意
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怎么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读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错在哪里呢?
四、拓展延伸。
1.想一想: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
3.画一画: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
五、教师小结。
种葫芦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可惜小葫芦这时小葫芦已经没有了。他的错误是: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同学们,你们想做这样的人么?(不想。)那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认读会认字。
2.你从《我要的是葫芦》这课懂得了什么?
二、学写生字
1.学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引导学生掌握记忆生字的方法,并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出示生字“言”
(1)交流记忆方法。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对这个生字进行记忆,“言”字加上单人旁组成“信”。
(2)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言”,“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
(3)指名组词。(例:写信、送信、相信。)
4.出示生字“邻”
左边是“令”,不是“今”。做偏旁要把第二笔捺变成点。写字时,“邻”要写得左高右矮,左短右长,左边第四笔有部分压横中线写。
5.出示“治”
(1)采用换一换、去一去的方法记忆。换一换,“治”字换成提手旁组成“抬”。“治”字换成女子旁组成“始”。去一去,“治”字去掉三点水就是“台”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书写。
6.出示“棵”
(1)交流识字方法。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7.出示“怪”。采取刚学过的方法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小组内进行评价,看谁写的好看。
三、学生随堂练习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长蚜虫───────→黄了
↓         ↓
长蚜虫───────→落了
叶和果有联系
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认写9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形容词把句子说具体。
(2)掌握“观、呼、忙、如”在田字格内的书写。
(3)积累背诵古诗《江雪》,阅读寓言《骑驴》,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有主见,不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运用形容词把句子说具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交际中学习尊重他人、文明交往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独立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字,写字,积累背诵古诗。
2.学会运用词语。学会独立思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我们能根据它们的字形来判断它的组词,你来试一试。(出示卡片)
2.一起读一读。给词语找一找“好朋友”,说出你的理由。
第一组:根据部首找朋友(山峰看“山”,蜜蜂看“虫”,刀锋看“钅”)
第二组:根据部件找朋友(扫墓看“土”,爱慕从“心”,开幕看“巾”)
第三组:根据部件找朋友(吵闹用“口”,炒饭用“火”,抄写用“扌”)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锋 蜜 蜂 幕 扫 慕 墓 抄  吵
4.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一)第一部分词语
1.出示课件,读一读。
一言不发  不言不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窃窃私语  少言寡语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师:这些词语都跟说话有关,我们要注意词语中除去“言、语”之外的字词,考虑它们的意思。比如“千言万语”除去“言、语”剩下“千、万”,说明多,那“千言万语”就是说得话很多。同样的方法,同学们想一想其他词语的意思。
2.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进行抢答。
3.总结答案,鼓励表扬。不要求“标准答案”,理解意思就行。
4. 老师讲解词语意思:
比如:“三言两语”少说话,“千言万语”说话多,“窃窃私语”悄悄说,“自言自语”自己说。简单明了讲解,力求有趣易记。
5.根据词语意思,挑选词语说一句话。
6.表扬鼓励说得好的同学。
(二)第二部分句子
1.出示课件,思考加点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读句子。小组讨论。
3.师生总结,生答,师引导总结。
师:都是写植物的句子,加点词写了植物的形态(或形状、长得怎样)、颜色。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描写事物时,抓住事物的心态、颜色可以把事物描写的更具体。
4.做练习。
______天空飘着_______气球。______池塘开满______荷花。
5.总结表扬。
6.作业:试着描写你身边的事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读一读上节课你对身边事物的描写,看谁写的更具体。
二、书写提示
1.导语:同学们,今天又到了写字时间。这次我们学习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
2.(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左右结构的字,怎样写更好看。
3.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左右不等窄让宽。
4.读一读,观察学写的字。
师:“观、呼、忙、如”都是左右不等的字,窄的部分要小,要让宽的部分,还有一句口诀是:左小左靠上,右小右在下。
5.生写一写,老师加强指导。
三、日积月累
1.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写雪景的古诗,我们再多学习一些描写事物的方法。
2.出示课件古诗《江雪》,借助彩色插图、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3. 老师简介诗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感情,更好理解诗歌。
(1)教师范读,然后带读。
(2)学生自由读,再点名学生试读。
(3)组织学生评价。
(4)提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借机引导学生体会江乡雪景的美好画面。)
4.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第三课时
一、我爱阅读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毛驴有关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的名字叫做《刻舟求剑》。
2.轻声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主,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
《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墨守成规、死抱教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四)精读课文,启发教育
1.小组讨论:刻舟求剑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因地制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2.小组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故事。
6.分角色朗读,教师引读。
7.如果你在船上你会对丢剑的人说什么呢?如果是你丢了剑你又会怎么做呢?
8.说说你从这则寓言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总结:
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要懂得因地制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二、口语交际
1. 谈话引入。
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下面两种情况怎样商量?
(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借几天。
(2)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要开始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7.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教学反思: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最新教案

点击排行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