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轮复习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有奖投稿

2012届高考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轮复习题及答案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必修三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课时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山东临沂期末)右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孙中山先生(  )
A.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B.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
C.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D.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解析:所谓“世界潮流”是指民主化的时代潮流,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其目的在于顺应这一潮流,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答案:B
2.“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此段讲话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
(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主张
C.民粹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主张
解析:从“核定地价”等信息可知是民生主义。
答案:D
3.(2010•广东深圳模拟,9)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解析: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在现有地价的基础上,将后来增加的部分属于国家,故不能说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答案:C
4.“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句话反映出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
A.反对民族压迫               B.反对君主专制
C.反对满洲贵族               D.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题中引文强调:只要反帝就可以享有自由和权利,把反帝作为必要条件。
答案:D
5.三民主义实践的表现有(  )
①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三民主义指导下,民主革命高潮到来,武装起义取得成功。1912年孙中山按照三民主义思想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只有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翻封建帝制 ②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③政治革命的根本 ④建立民主共和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排除②,②属于民族主义。
答案:B
7.(2010•广东汕头模拟)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解析:农民参加国民党的党员联合会,体现了农民对国民革命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的“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表明他认识到了农民的力量。
答案:A
8.(2009•泰安模拟)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意义是(  )
A.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奠定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C.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兴起和发展
D.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大革命兴起并迅速发展,国共合作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答案:C
9.毛泽东特别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这就是说“新三民主义”(  )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C.代表工农根本利益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解析: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新三民主义接受“三大政策”但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原则的区别。因此A、C两项不正确,B项不能简单地把二者等同起来,新三民主义体现“三大政策”的精神。
答案:D
10.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新三民主义(  )
A.体现了顽强的革命精神
B.增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共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答案:C
11.(2008•山东滨州检测)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他悼念的是(  )
A.康有为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陈独秀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自由神”“三民”“推翻专制”等信息,表明蔡元培悼念的是孙中山。
答案:C
12.(2008•海南二模)“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解析:1923年前后,一再失败的孙中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陷入迷惘之中。正是通过和共产国际及中国共产党的接触,他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了国共合作,促进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请回答: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答案:(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2)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
思想来源:继承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生思想。
(3)发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 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材料二 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开始了两岸的“和平之旅”。他首站抵达南京,并于4月27日拜谒南京中山陵。
 
图二
请回答:
(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弗逊。”结合图一,谈谈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的思想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哪些思想精华?又运用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核?据此概括孙中山思想所体现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发展特点。
(2)连战先生在拜谒感言中说到:“……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他是一位革命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全心全意地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请你简要阐释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理念。
(3)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欢迎连战率领的大陆访问团一行时表示:“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地继承和发扬。”以下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几句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天下为公”“博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等。据此并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山精神”应包括哪些内涵?
答案:(1)最大贡献是提出“三民主义”;继承的中国历史上的思想精华是汉唐民族和睦相处的政治思想,黄宗羲和顾炎武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李自成、洪秀全的“均田”思想;运用了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卢梭人民主权说、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等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合理内核;体现了外来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的特点。
(2)民主、自由即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用革命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对帝国主义;推翻皇权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人民享有国家的主权,国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均富即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此来解决土地和贫富不均问题。
(3)“中山精神”应包括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爱国思想;“天下为公”“博爱”的高尚人格;“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的高远志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牺牲奉献,死而后已,忧国忧民,关心民众疾苦等优秀品质。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最新试题

点击排行

推荐试题

| 触屏站|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