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18苏州园林第1课时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有奖投稿

八年级语文18苏州园林第1课时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宝塔区蟠龙中学课时教案(环节设计)

备课时间

2017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2017  年  月  日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18.苏州园林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知识与能力

熟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

品读课文,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本文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作者笔下的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

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

难点

1、找出说明对象,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

 突破重、难点的基本教学方法

1、通过归纳相关文段的中心句来理清文章的结构。

2、从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入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说明文、说明对象,进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教具

学具

苏州园林图片 教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主备及执教者:马倩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罕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听着现代著名作家、苏州人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

二、作者、作品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集》。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更好地学习。

三、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欣赏园林美景,初步了解苏州园林并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阅读评说,领略苏州园林之美
   1.粗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说话(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四个讲究)
  (此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总分结构,迅速识别中心句与支撑句学生可说:苏州园林美在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美在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美在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美在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2、苏州园林讲究完美的图画除了上述四个讲究之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

3、寻读课文,评说园林图画美的内涵,用“苏州园林体现出 的美”说话(抓住文中与图画美相关的词句,学生很快能深入理解: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呈现出不对称的美(美术画),假山的堆叠体现出艺术的美,池沼周围景物的配置追求自然的美、变化的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美,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层次的美,角落装饰体现出别致的情调,门窗体现出工艺的美、图案的美,色彩体现出搭配的美……)

五、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小组合作,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
   ②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③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交流内容预设: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文本提供范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辨析“艺术”与“技术” 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B、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不可以,“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
  如: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
  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
 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达到画意之美的?

 A、三个“映衬”:
  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个环节既要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又要引导学生体会精练而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之美如:
 ①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它形象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画美
 ②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繁华和欢娱“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4)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
 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
 (请学生欣赏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体会什么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3.感知细小之处的艺术特点
 学生交流7-9段学习所得,内容如下: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内容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4.理出课文说明顺序,教师小结  

课文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也就是从主要到次要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品读名句

聆听课文

学生介绍作者

笔记

聆听朗读并思考

思考

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

探究讨论

探究讨论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并以此牵出课文的说明顺序,感受课文严谨的结构


        

18.苏州园林

    叶圣陶

   一、介绍苏州园林和作者

二、积累生字和生词

   三、理清文章思路

本节课所授的知识点较多,而且大多由教师介绍,学生活动时间较少。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可以把苏州园林的介绍和作者简介改为学生查找、交流,把听课文录音改为指名朗读。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最新教案

点击排行

推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