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26.三峡复习训练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有奖投稿

八上语文26.三峡复习训练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八上语文26.三峡复习训练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得分 卷后分 自我评价
  
 
1.生难字。
阙(quē)  曦(xī)  襄(xiānɡ)  溯(sù)
御(yù)  湍(tuān) 
涧(jiàn)  属(zhǔ)  嶂(zhàng)
2.重点词语解释。
(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自非亭午夜分(正午,半夜)
(3)不见曦日(日光,文中指太阳)
(4)夏水襄陵(上)
(5)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6)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7)不以疾也(快)
(8)素湍绿潭(急流)
(9)绝
(10)飞漱其间(冲荡)
(11)良多趣味(确实,实在)
(12)属引凄异(接连不断;延长)
(13)空谷传响(回声)
(14)哀传久绝(断绝,消失)
3.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空缺)
(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4.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绝哀转久绝(消失)绝 多生怪柏(极)
(3)疾不以疾也(快)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4)至至于夏水襄陵(承接上文,表示另提一件事)每至晴初霜旦(到)
5.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另外
(2)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今义:表选择关系
(3)属引凄异
属古义:连续今义:属于
6.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3)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4)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结霜)
(5)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6)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
7.重点句子默写。
(1)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应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写高猿长啸声音特点的句子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许多趣味。

(4)常有多猿长啸,属引凄异。
高处的猿猴时常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一、课内阅读
1.课文写出了三峡哪几方面的特点?分别用简洁的词句回答。(4分)
(1)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2)水:水流湍急
(3)景物:景物清幽
(4)环境:环境凄凉
2.课文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水,而把夏水置于首位?(6分)
先写山,写出三峡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水经注》是为江水作注,而三峡夏水最盛、最迅疾、最有特点,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的特征也体现得尤为突出,所以作者把夏水置于首位。
3.课文写春冬之景,用清、荣、峻、茂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8分)
4.“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分)
作者被绮丽可爱、雄伟险峻的美景所吸引,流露出欢乐的心情。
5.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6分)
进一步描绘了猿猴啼鸣的凄异,衬托出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
6.第三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6分)
以“回清”与“素湍”的动态,以“倒影”与“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之清澈。
7.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少”,如文中的“猿鸣三声泪沾裳”。请你举出四个含“三”字的成语、俗语、典故等。(6分)
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②三生有幸 ③三顾茅庐 ④举一反三

8.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6分)
一是突出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烘托出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二、比较阅读
【甲】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正中午
(2)或王命急宣:有时
(3)虽乘奔御风:即使
(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全,都
10.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11.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6分)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12.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课外阅读
黄牛滩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8分)
(1)径黄牛山下(经过)
(2)负刀牵牛(背)
(3)黄牛如故(原来的)
(4)水路纡深(弯曲、曲折)
14.翻译下列句子。(8分)
(1)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那块石头)就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形状、色彩分明。
(2)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
15.上文末尾引用行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6分)
突出黄牛滩段的水路纡深,回望如一,地形险要特殊。
16.本文写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征?(6分)
抓住水湍纡回的特点。
附译文: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虽然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三天三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和原来一样。”这是说江流迂回曲折,回头看,山还像原来一样。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最新试题

点击排行

推荐试题

| 触屏站|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