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模式”后的无奈与思考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有奖投稿

“看海模式”后的无奈与思考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
5Y k J. c oM

“看海模式”后的无奈与思考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分散性强降雨之后,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开启了“看海模式”,“喜提内陆海景房”、“哥今天不是没带伞,是没带船”等调侃不绝网络,城市内涝问题就像久治不愈的伤疤,又一次被揭开赤裸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涌进城市,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高楼鳞次栉比,尤其是特大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得城市不得不以“摊大饼”的方式急速扩张,但扩张的同时城市规划及地下排水管网设施并没有跟上,一场短时强降雨就让城市陷入瘫痪,几成泽国。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面对“看海”的无奈,我们已经在行动了。其实,关于地下管网的设计,国外有许多优秀案例,但考虑到我国的城市现有地下管网情况,其借鉴的意义并不大,而“海绵城市”的提出更符合我国国情。海绵城市是通过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透、蓄水、净化、二次利用、排放”等措施,将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已于2015年批复了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2016年又追加了14个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试点城市,2017年北京也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但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不可一蹴而就,目前还显现不出治理效果。
      那么面对城市内涝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可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多使用渗水材料来代替沥青水泥,做好城市绿化,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土壤含水能力,合理规划城市的蓄水储水设施,本着自然优先的原则,率先保证河道、湖泊、沟塘、湿地等蓄水能力,在重点易涝地区可修建蓄水池;在雨季来临前,要提前做好城市下水道、排洪河道的清污清淤工作,气象相关部门也要提高天气预测的准确率,及时发布暴雨预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建立城市内涝检测预警系统,对内涝问题频发的路段实施重点监测,全面提高人民群众防涝意识,减少人民财产损失。
      城市地下管网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每一个城市管理者都要树立“先地下,后地上”管理理念,虽然城市的地下建设是外面看不见的“里子”工程,但真的只有“里子”做好了,城市才真的有“面子”!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
5Y k J. c oM
相关公文: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最新公文

    点击排行

    推荐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