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河北邢台市)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有奖投稿

2017-2018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河北邢台市)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末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要强化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弄清我们自信的底气何在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存在。我们的文化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一种没有创造力的文化,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躯体。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要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历史证明,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怎样丰富,后代都不可能坐享其成。这是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告诉我们的真理。
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传统的辉煌,而且更有赖于现实的灿烂。当代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红色文化承载着多少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心血,无论是昂首阔步带镣长街行,或是被暗暗处决,或者是战死沙场,都是在为理想和信仰而牺牲。这种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牺牲的理想和信仰,是神圣的和超越自我的。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文化,是为了人民过上最美好生活的文化。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既来自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也来自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红色文化的革命性、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导向性。在当代,如果不重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构成这一现实,就很难全面理解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由何而来。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底气来自中华文化的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各个流派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
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性和神圣性,其集中表现为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
C.中华传统文化要发挥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离不开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D.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恩格斯关于希腊哲学的论断,论证了早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B.文章第四段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之力的内在联系。
C.文章用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为例反证了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性。
D.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从多个角度逐层进行分析,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清楚地知道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才能真正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B.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
C.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
D.要弄清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就必须认识到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文化重要构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小题,1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枪王 胥得意
就在新兵老兵汗淋淋地背着枪唱着歌从操场上归来的时候,中尉出现在了连队的门口。踏步的队伍立定后,向左转。中尉正好在队列前站着。
干部科的干事指着中尉说这是新来的指导员。连长从队列一旁跨出,三步并成两步。连长的手握住了中尉的手。
连长一脸的欢迎。在干部科干事介绍过中尉的经历和优点之后,连长的掌声就像是点燃了爆竹一样,连队的门前响起一片掌声。经久方息。中尉的脸被掌声击得通红。中尉把左右两侧的眼镜腿正了两下后,又在鼻梁上推了一下。中尉点了一下头。算是和战士们认识了。然后,中尉退到了队伍的尾上。
战士们在值班排长“解散”的口令音还没落时,大喊一声“杀”后,一下子就散在了楼里。中尉在连长、排长们的陪同下往楼里走。
老兵端着一盆水从走廊急急地走。水珠从盆里跳出来,在中尉的脚前溅成了水花。急什么你?连长吼。老兵刹住身,放下盆,贴墙站住,一动不动,紧绷着嘴。连长拿手指在老兵眉心处用力点了一下后和中尉一起往楼梯上迈。中尉回头看了一眼,老兵吐了下舌头,把拇指和食指勾成两个圆圈罩在了眼睛上。中尉心中顿时有了一种被枪刺扎了一下的感觉。
中尉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已经把老兵从家庭到爱好了解透了。其中仅有的一次和战士洗澡时,中尉还发现老兵的肚脐处有三个痦子呈三角形长着,一大两小。大的像黄豆般,小的如绿豆,左边的小痦子上还长了一根一厘米长的汗毛。由此可见,中尉对老兵是相当“关心”了。同时,中尉还发现,老兵在连队有着极高的威信。可以说,一呼百应,包括连长也高看他一眼。因为老兵的档案里装着三个三等功。团里、师里、军里三级比武的,都是第一。在他班里待过的兵,再孬的军事训练在连队也能排个前十名。老兵跑五公里时,在腿上缠两个沙袋落谁几百米不叫欺负人。尤其老兵打枪,瞄七不打八,说十不是九,指哪儿打哪儿。人称枪王。老兵的缺点就是文化少,脾气暴。
中尉每次见了老兵都笑。老兵感觉就是皮笑肉不笑那种笑。有时笑得老兵心里就没了底。
因为老兵是老兵,是连里最老的兵,老兵就要拿出老兵的架子。那次射击之后,老兵把枪在空中抛出一条弧线。枪落在了中尉手里。老兵说,让指导员给大家表演一下枪法。空气一下子凝住了。兵们愣愣的。中尉从左边正了一下眼镜,从右边正了一下眼镜,从鼻梁上又推了一下眼镜。中尉笑了。这么多人,都留点面子。枪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弧线又落在了老兵手里。
老兵一屁股坐在地上。枪托“啪”地折了回去。老兵挥手骂,你们新兵蛋子看什么热闹,训练去。
火辣辣的太阳正当头的时候,老兵枪膛里的子弹在靶子的中央穿出了五个洞。老兵把迷彩帽倒扣在头上。老兵把靶子往中尉眼前一扔。老兵冲中尉嘿嘿地笑。老虎连可不养不行的人呢。
中尉接过枪。一个点射清脆地响过。中尉问,我眼神不好使,打两枪服不?
打一百枪老虎连也有子弹。
通信员从远处靶沟边跑了过来。两只血淋淋的麻雀落在了老兵和中尉之间。老兵看见麻雀的眼睛已被穿得血肉模糊。
老兵背起枪走了。
圆满完成任务。通信员把一支沾着鸟血的长铁钉举在了中尉的面前。中尉和通信员相视一笑。
老兵再从训练场上出现时比以前训得还认真,辅导新兵比以前更耐心。老兵再也不允许任何人叫他枪王,只不过他一直没弄明白,指导员看似无意的两枪怎么就那么神奇地击中了两只鸟的眼睛。而且有一次指导员和他唠嗑时,还讲到他肚脐处长了三个两大一小一个长着一根一厘米长汗毛的痦子。老兵觉得中尉的身上有一种威慑,尤其是他习惯性地用手左边一下右边一下中间再一推眼镜,然后一笑时。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尉把左右两侧的眼镜腿正了两下后,又在鼻梁上推了一下”一句运用动作等描写,勾勒出一个文质彬彬的指导员形象。
B.中尉心中有“一种被枪刺扎了一下的感觉”,是因为他受到了老兵的羞辱,这也为后文他接受老兵挑战埋下伏笔。
C.中尉仅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对老兵有了通彻的了解,哪怕是身上的痞子也了如指掌,可见中尉对工作细致认真的态度。
D.结尾写到“老兵觉得中尉的身上有一种威慑”,表明老兵心中已认为枪法过硬的中尉才是真正的“枪王”。
5.请简要分析老兵这一人物形象。(6分)
6.有人认为画线段有多余之嫌,可以删除;也有人认为该段内容是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可删除,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全国两会期间,“三点半难题(学生三点半放学后的托管问题)”备受关注。
全国范围内的学校,是否要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办托管班,在过去十年里经过了一个反复的过程,从儿童成长发展利益最优化的角度看,大量实证显示,由学校延时看护的解决问题方式,总体上并不利于儿童成长发展。
之所以有很多人倾向于学校看护,是由于他们在观念上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孩子只能在学习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空间里生活,要么在学校,要么在家庭,父母没有时间看管的时候就交给学校。
事实上,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中国儿童损失了很多成长发展中必要的亲身体验。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最为敏感,需要机会去感受自然,当下除了农村孩子还有些这样的机会,城镇孩子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造成孩子后期成长发展的缺陷;中学段的孩子开始对社会敏感,使他们了解社会问题的最佳时期。
而当下由于把孩子几乎封闭在学校和家庭里,只有闻知,缺少亲知,养成大量宅男宅女。知性不是和性格缺陷,让他们此后的发展受到局限,这也是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存在差距的一个方面。
(摘编自储朝晖《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学校》)
材料二:
下面是一小学生对同学进行的调查数据统计:
你三点半放学后常做些什么(选择最主要做的三项)?统计结果是:
 
如果你能任选而且条件差不多,三点半放学后你愿意常在哪里学习或玩耍(可以多选)?统计结果是:

 
材料三:
  我国有不少群国组织。这是一种独特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技以来各类社会组织日渐发达.构筑了广阔的社会空间。不妨借着改革的东风。把”三点率之后”的时间交给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各级共青国.少先队组以可以通过丰富多形的团日,队日活动进行植心价值观教育。妇联可以开展青少年自教育.科协为孩于们半办科晋讲座,文联开设文艺课堂,作协的老师讲讲文学经典,记协拉起小记者的+*其化各类专业性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也可以各尽所长专与其中。
(摘编自胡一峰(“课后三点半”不应成为一种负担》)
材料四: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尝试通过“弹性离校”的办法,破解“三点半难题”。据报道。自2017学年开始,上海市教委就在全市小学逐步试行放学后“快乐30分”活动,供学生自愿参加,一般每周安排四天,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快乐30分”结束后,为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提供看护服务,并鼓励适度延长放学后看护服务时间。2017年2月,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合法化,并明确定位: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破解“三点半难题”需综合施治。一方面,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听到民众的呼声,并从政策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确保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引导各地、各学校通过适度提供校内课后服务,来缓解家校之间的时间冲突。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学校适当补助,也可以采取向家长适当收费等方式保障三点半课后服务活动经费。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对各类第三方机构的性质,安全级别以及收費等进行鉴别,并建立起健全的考核机制和追责机制。此外,家长不要一提收费就神经高度紧张,学校也不要一旦允评适度收费就失去约束。当下的问题在于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而并非将这段时间搞成有偿教育。
  另一方面。在三点半之后的活动内容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还要精心谋划,科学合理配置内容。比如像天津市教委要求的,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体育、艺术、科学普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及 兴趣小组活动,播放适宜儿童的影片等。 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摘編自胡印斌《破解"三点半难题”需综合施治》)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能在学校和家庭两点-线的空间里生活的观念导致他们倾向于三点半后由学校看护。
B.从儿童成长发展利益最优化的角度看.学校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办托管班不是解决三点半问题的最好 方式。
C.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最为敏感,当下城镇孩子亲身去感受自然的机会少之又少,造成城镇孩子后期成长发展不如农村孩子。
D.当下有些孩子只有闻知,缺少亲知,存在知性不足和性格缺陷的问题,这与孩子几乎封闭在学校和家庭里是分不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显示,选择“在家看电视、上网.玩耍”的超过四分之一,选择“帮父母千活”的近四分之一,说明小学生三点半后活动贫乏。
B.材料二显示,三点半放学后选择愿意在同学、朋友家”学习和活动的学生有32. 3%,选择愿意在“家里”学习和玩娶的同学最少。
C.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可以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可以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D.天津市各学校采用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等多种方式,已较好地解决了三点半难题,值得全国各地学校学习和借鉴。
9.结合材料概括如何破解“三点半难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颖胄,字云长,弘厚有父风。起家秘书郎。高帝谓萧赤斧曰:“颖胄轻朱被身,觉其趋进转在美,足慰人意。”迁太子舍人。遭父丧,感脚疾。数年然后能行,武帝有诏慰勉之,赐以医药。
  颖胄好文义,弟颖基好武勇。武帝登烽火楼,诏群臣赋诗。颖宵诗合旨。上谓颖胄曰:“卿文弟武,宗室便不乏才。”上以颖胄勋戚子弟,自中书郎除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得入便殿。出为新安太守,吏人怀之。后除黄门郎,领四厢直。迁卫尉。
  明帝废立,颖胄从容不为同异,乃引颖胄预功。建武二年,进爵为候,赐以常所乘白瑜牛。明帝每存俭约.欲铸坏太官元日上寿银酒枪,尚书令王晏等咸称盛德,颖胄日:“朝廷盛礼,莫过三元,此一器既是旧物,不足为侈。”帝不悦。后预曲宴银器满席,颖胄日:“陛下前欲坏酒枪,恐宜移在此器也。”帝甚惭。
  后为庐陵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行衮州府事。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向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和帝为荆州。以颖胄为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时江祏专执朝权。此行由祏,颖胄不平.曰:江公荡我辈出。”
  初、梁武之起也,巴东太守萧惠训子瓚、巴西太守鲁休烈弗从,举兵侵荆州,败辅国将军任漾之于峡口,颖胄遣军拒之,而梁武已平江、郢,国建康。时颖胄辅帝王,有安重之势。自以职居上将,不能拒制瓚等,忧愧发疾而卒。州中秘之,使似其书者假为赦命。及建康平,萧瓚亦众惧而溃,和帝乃始发丧,诏赠颖胄丞相。丧还,武帝车驾临哭渚次.葬依晋王导、齐豫章王故事。谥日献武。
                                                                 (选自(南史.萧颖胄传》有时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教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 行/魏军亦寻退
B.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救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C.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抡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D.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收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帝:帝王溢号,正式的名称为高皇帝,与“太祖”庙号一样通常给予王朝的创始者。
B.烽火楼我国古代边防作为嘹望或利用烟雾或火光来报警而建造的高楼。
C.候:封建制度中的爵位等级。我国春秋时期将爵位等级刘分依次为公候、伯、仲、季。
D.三元:“元”为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为年 .季.月之始.故称“三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颖胄孝行感人。父亲去世后,他因伤感患上脚疾。数年后才能行走,武帝下诏书安慰劝勉他,并赏賜他医药。
B.萧颖胄文采出众。齐武帝登烽火楼时,下令朝廷群臣赋诗.颖胄所写的诗十分符合武帝的心意.得到了武帝的高度称赞。
C.萧颖胄敢于直言。萧颖胄参加官内宴会,见银器满席,就直言陛下应把节俭之念放在这些银器上.明帝听了后很惭愧。
D.萧颖胄忧愧而死。和帝时,萧瓚举兵进犯荆州,颖胄亲自带兵迎敌却被萧瓚等击败.以至于忧愧交加发病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明帝每存俭约。欲铸坏太官元日上寿银酒枪,尚书令王晏等成称盛德。(5分)
(2)时江祏专执朝权,此行由祏,颖胄不平,曰:“江公荡我辈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①
刘长卿
前朝旧业想遗尘,今日他乡独尔身。
鄖地国除②为过客。社陵③家在有何人。
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
西去茫茫问归路,关河渐近泪盈巾。
[注]①这首诗作于刘长卿任随州刺史之时,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也已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②国除。指书司士的爵位被废除。③杜陵:诗中指书司士的家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旧业”和“他乡”点明了友人韦司士的游子身份。
B.“独尔身”三字既写出了对友人处境的同情.同时寄寓了自己的羁旅愁恨。
C.“杜陵家在有何人”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担优,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D.本诗将身世变迁与家园旧业兴衰融人一-体.给人挥之不去的感伤情绪。
15.“关河渐近”应该是高兴,但诗中却说“泪盈中”,这矛盾吗?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自感苍老,与年轻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形成对照的两句是 
“               ,                ”。
(2)苟子《劝学)中认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                ”。
(3)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陶渊明的诗文表面平淡补实,有时甚至感觉味同嚼蜡.但是当你细细品味,却分明有测洌甘泉、缕缕清香。
  ②在第23届技能大赛上,他作为华电四川公司代表队的一员,为团队荣获大赛团体前三名立下了贪天之功。
  ③时间真快啊,一转眼,当初非阁着要坐在爸爸肩膀上的小丫头就长成了玉树临风的大姑娘,也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
  ④大片有大片的鸿篇巨制,短视频有短视频的短小精悍,不能用大小长短来街量视频存在的价值,而是要以内容为王。
⑤近年,该镇充分发挥城乡接合部的优势积极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对集镇改头换面,集镇品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⑥如今,读书也不再受限于书籍本身,电子书、网络阅读微博、微信等大行其道,许多读客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被列为肥西县2018年大建设波工项目之一的董氏宗祠修缮工程,目前工程勘探设计等前期工作已完 成正在招募施工图设计单位。
B.当前正值汛期。各地面临严峻的防讯抗灾形势我们相信,有了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有了全民动手参与,任何灾害都可以解决.
C.在无人机“黑飞”愈发猖鳜的今天,部门性规章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及时出台法律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航空安全已刻不容缓。
D.各个村组都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组”.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村里有今天这样优美的环境靠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才实现的。
19.下面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诗《苔)的四句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苔花如米小②白日不到处③也学牡丹开④青春恰自来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老百姓经常说多吃菠菜有助于补铁,这是有一定的误区的。其实,_①,每100克中仅为2.9毫克。另外,② ,如菠菜中的草酸含量较高。草酸含量较高使得口感比较涩,也会影响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所以有人提出菠菜不能和豆腐等一起吃。其实只要先把菠莱在沸水中掉一下。再和豆腐等一起主调,这样既可以享受到菠菜的美味,③_。21.请阅读下面文字.仿照示例展示文中的推理过程。(5分)
21.请阅读下面文字,仿照示例展示文中的推理过程。(5分)
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有财产的是贪污罪。法院现已查明.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张某利用职权侵吞了国有财产。判处张某犯有贪污罪。,
示例: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大前提)他有选举权。(小前提)所以他年满十八岁。(结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芬兰教育部宣布正式放弃使用了几个世纪的书写系统,全面取消写字课,采用包括发短信和打字技巧在内的新式教学内容。“抛弃墨水,拥抱键盘”。正式进入数字时代。
  材料二:英国BBC称:“对小学生而言,开始使用钢笔书写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法国心理学家也指出,让学生抄写课文对提高阅读能力有重要帮助,尤其是对于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孩子。
  你认为,在当今时代.取消写字课应不应该?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日,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C(A“各个流源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各有转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可知。B归纳不全面。还包据“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D说法片面)
2.B(“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错误。应是重点刚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创造力的关系)
3.C(从原文“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可知这一推断错误)
4.B(“受到了老兵的羞辱等”说法欠妥。老兵“吐了下舌头,把拇指和食指勾成两个圆圈罩在了眼睛上“并不是对中尉的羞辱,而是挑战,中尉感受到这种挑战)
5.①技术过硬。老兵是连队最老的兵,资格老,枪法硬,团里、军里比武都是第一,档案袋里装着三个三等功,是连队里的“枪王”。②老兵有威信,训练有方。在连队一呼百应,连长和士兵们都高看他一眼。他所带出的兵再孬的军事训练在连队也能排个的前十名。⑤老兵傲慢。有一股蛮气。第一次见到中尉时,老兵做出了不算礼貌的动作。后来.又主动地挑战中尉,都可以看出老兵的蛮气。(每点2分)
6.观点一:不可以删除。结构上.该段承接上文的内容。对上文有一定的补充交代作用.使得情节发展不至于突兀。(3 分)内容上,该段内容使读者能了解中尉为了收服老兵运用了智慧与手段,体现了中尉对士兵管理的谋略,(3分)
观点二:可以制除。结构上.除去该段后的后调段内容衔接自然.并不影响全文的阅读。(3 分)内容上.如果没有该段的交代中尉的形象会更加完美.读者会感受到-个文武双全的中尉。(3分)
7. C(造成城镇孩子后期成长发展不如农村孩子”说法错误,原文说“造成孩子后期成长发展的缺陷”.并无与农村孩子比较的信息)
8.D(文中只是说天津市教委要求,并无“各学校已较好地解决了三点半难题”的信息)
9.①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帮助解决”三点半问题”。 (2分)②尝 试通d“弹性离校”的办法,破解“三点半难器”。<2分)③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提高认识、引导各地、各学校是适度提供校内课后服务。(1分)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精心谋划,科学合理配置内容。(1分)
10. D(原文标点: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赦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11.C(“我国古代爵位等级则分依次为公供、伯、仲奉”错误,应是“公、侯、伯、子、男”)
12.D(“颖胄亲自帶兵迎敌却政萧瓚等击败”分析错误,颖胄并未亲自带兵迎敌,而是派兵迎敌:“被萧瓚等击败”文中并无此信息)
13. (1) 明帝常存节俭之念,想把太宫元日上寿用的银酒枪毁掉,重铸银两,尚书令命王晏等人都称颂明帝的盛德。  (得分点:每,屢次,常常:坏,使动用法,使……损坏;咸,都;“盛档”的省略了定语“其";语意理解,各1分)
(2)当时江祏把持朝中大权,这些安排都由江祏操纵.萧颖胄心中不平.说:“江公是要排挤我辈出京。 (关键词:专执,把持;行,行为指前面的任命;由祏,由江柘操纵;荡,排挤;出,由京城往外地调任;语意理解。各1分)
【参号译文】
  萧颖胄,字云长。弘仁宽厚,有父亲遗风,自家中征召,授秘书郎。齐高帝曾对萧赤斧说:“颖胄淡红色的官服穿在身上,走动起来更觉俊美,足可称慰人意。”颖胄升迁太子舍人。遣父丧事.因伤感患上脚病。数年后才能行走。武帝下诏安慰劝勉他,并赏赐他医药。
  萧颖胄喜好文学,弟弟萧颖基喜好武勇。一次,齐武帝登烽火楼,下诏群臣赋诗。颖胄所作诗深合武帝意旨。皇上对颖胄说:“你能文。弟能武。宗室中便不乏人才。”皇上由于萧颖胄是有功皇亲的于弟,以中书郎任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能够进入皇上便殿。出任新安太宁。官受百姓都怀念他。后来,又任黄门郎,.领四厢值,迁任卫尉。
  齐明帝图谋废旧君立新君,颖胄举止行动之间安然不迫不表异议。于是认为颖胄有参与之功。建武二年,颖胄进爵为候。明旁将平常所用拉车的白瑜牛赏赐给他。明帝常存节俭之念有一次想把太官元日上寿同的银酒枪毀掉.重铸银两.尚书令王晏等人也称颂明帝的盛德。颖胄说:“朝廷的大礼.莫过于正月初一这三元之礼,这种器物已是旧物,算不上奢侈。”明帝很不高兴,后来萧颖胄参加宫内私宴。见银器满桌,就说。“陛下先前想要毁坏酒枪,这种节俭之念感怕应该移在这些银器上吧。”明帝听了很惭愧。后来,萧颖胄又任庐陵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行南兖州府事。这一年,北魏扬言要攻打南齐。明帝害怕,赦令萧颖胄將城外居民移入城内。百姓大为惊恐。不少人准备举家南渡.萧颖胄认为魏军离得很远,没有立即施行移民计划,北魏军队不久也退了回去。齐和帝镇守荆州时。萧颖胄任西中郎长定、南郡太守,行荆州府事。当时江祏把持朝中大权,这些安排都由江柘祏操纵,萧颖胄心中不平,说:“江公是要排挤我辈出京"。
  自初,梁武帝萧衍起兵,巴东太守萧惠训之子萧瓚,巴西太守鲁休烈都不服从。他们举兵侵犯荆州。在峡口打敗辅国将军任漾之。萧颖胄赶忙派兵抵抗。而梁武帝萧衍已平定江州、郢城,包围建康。此时.萧颖胄辅佐和帝,有安邦定国,举足轻重之势。他认为自己位居上将,竟不能击败萧瓚等人。忧愧交加,发病而死,荆州秘不发丧,派与他字体相似者继续伪造他的教俞命令,等到建康平定,萧瓚也因士兵畏惧而溃败,和帝这才发丧。下诏追赠萧颖胄为丞相。萧颖胄灵柩回到建康,武帝车驾临幸哭迎到江边。安葬仪式依照晋代王等、齐代禄章王旧例,谥号为献武。
14.C(C“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分析错误,是诗人对友人境遇的担优)
15.不矛盾。(1 分)最后一句是诗人设想韦司士快要到家时的状态。(1 分)按照常情,快要回到故乡的确是高兴万分,但又担心家人的情况怕家人因为自己的情况遭到牵累.于是就虽现出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各种情绪交织一起,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任凭泪水打湿了衣裳。(2分)而这也正是诗人思乡情结的写照。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烊抒写感人肺腑,真挚动人,真切面富有情致。耐人明嚼。(2分)
16. (1)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17. B(味同嚼蜡:指食物乏味或境遇、语言。文章等枯燥乏味。使用正确。贪天之功:把上天的功劳归于自己。也泛指把别人的功劳算到自己的账上。使用不正确。玉树临风:比喻年轻男子风度翩翩,秀美多姿。使用不正确。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雨精明强千或形容文艺作品等简短精练。使用正确。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使用不正确。大行其道:指某种思想理论或时尚等盛行一时。使用正确)
18.C(A中途易轍.可在“正在”前加”有关部门";B搭配不当.“灾害”与“解决“搭配不当,可改为”任何灾害可以战胜":D句式杂糅。"靠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才实现的“应为“靠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或”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才实现的”)
19. D(根据诗歌的韵脚及语意来确定)
20.①菠菜中铁的含量不高
  ②菠菜也有自己的缺点
  ③也不会影响到矿物变的吸收(也会提高菠菜的营养价值)(每点2分.大意相同即可)
2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侵吞国有财产的是贪污罪,(大前提)(2 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张某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小前提)(2分)张某犯有贫污罪。(结论)(1 分)
22.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本作文题由两则材料构成。材料一是说取消写字课,来取新的书写方式为教学内容;材料二是说要开设写字课.两则材料呈现的内容相反。因此,我们可以综合这些材料进行立意。从应该取消写字课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放弃手写.让教有向前近一步”“取消写字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等;从不应该写字课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手写过时只是无稽之谈”“书写魅力水不过时”书写的作用不可忽视”等。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最新试题

点击排行

推荐试题

| 触屏站|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