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第二课时教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有奖投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第二课时教案

文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面是“⺈”,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文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最新教案

点击排行

推荐教案